海口市癫痫医院-海口有医院治疗羊癫疯的吗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学院导师简介
赖新生,男,1955年9 月出生,福建武平县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委,国家级教育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法灸法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针灸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安徽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香港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师公会客座教授,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专项专家,《中国临床康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编委。
赖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传统针刺补泻手法;谨审针灸适应症,强调辨证施针并护正气于施治;重视子午流注针法,率先倡导子午流注灸法;擅长针灸治疗哮喘和脑病。既熟谙中医经典的精髓,又熟悉神经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并掌握相关的先进科学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从事针灸机理研究,对于中风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智力障碍型脑病的神经生物学、免疫学机理有较丰富的积累和经验;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智力结构、智力因子的分析以及与大脑学习、记忆调节关系的神经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较深造诣;率先在国内开展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厅局、校级科研课题共十余项,他主持的“针刺治疗弱智儿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针灸治疗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颞部穴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阳虚模型微量元素与助阳方药调节作用”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微循环与部分中老年病症关系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副作用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赖教授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课题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主编《岭南针灸经验集》、《针灸时间治疗学概论》、《三针疗法》、《实用中医新方新药手册》、《常见病的针灸治疗》、《实用针灸脑病学》《针灸处方学》等书,副主编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等多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指导培养博、硕士生共72人。多次应邀赴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讲学及作学术交流。曾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员、首届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千百十工程优秀指导老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特殊津贴。 柴铁劬,男,1964年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教授,针灸博士,属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高教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198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199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针灸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1991年后曾在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具有广泛的海外影响。
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系统进行了针灸学专业全部专业课的教学,教学生动,知识广博,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主要从事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康复等课程的教学和门诊工作,擅长以针灸治疗成人抑郁症、儿童多动症等行为异常类疾病,脑瘫等儿童脑病,致力于中西医多种手段在康复临床领域的应用。重视古典针刺手法在临床的应用,认为针、灸、药三者应密切结合,不可偏废,继承重于创新。喜书画、擅篆刻、涉猎广泛,强调研究生培养应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修身重于研术,静心渐悟,厚积薄发。已培养多届针灸临床专业研究生。
主持国家科技部子课题二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针灸对脑瘫幼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研究》一项、《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二项、校级课题二项,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二项。主持《靳三针疗法》等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四项,《靳三针治疗儿童脑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任国家级教材主编一部,副主编二部,主编《儿童多动症》《火针》《针灸门诊系列丛书》等专著十多部,公开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庄礼兴,男,广东省普宁市人,1955年10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生导师,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编辑,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编委,
庄礼兴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针灸临床的建设与发展,在针灸临床上积累有丰富的经验。他主要致力针灸治疗脑病的研究,临床上治疗中风、癫痫、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有独到的见解,对难治性癫痫的中西医、针灸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擅长于埋线疗法、补泻手法治疗难治性脑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开展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炎等疾病。对针灸戒毒、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也有深入的研究,疗效颇佳。
庄礼兴教授主要致力于针灸临床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及完成的科研课题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的“穴位埋药线治疗癫痫全面性发作”、“ 改良天灸止喘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技计划项目 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级课题6项。主编《中风病治疗与护理》、《中医食疗》、《中医家庭保健按摩》、《 食疗本草》等著作6部,参编有《针灸治疗学》、《针灸学、推拿学》、《现代中医内科急症治疗学》、《岭南针灸经验集》、《现代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等教材及著作1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指导博士生23人,硕士生17人。
长期从事研究生、七年制、本科、各类留学生等不同专业各层次的《针灸治疗学》、《神经病学》教学,曾到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讲演,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曾获2006学校新南方优秀教师奖。对研究生的带教能够因材施教,有很好的研究生带教经验。参加编写及录制的“《中国针灸学》大型系列录像教材”获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针灸联合会(WFAS)和美国针灸学会(AAA)联合颁发的金奖。 李万瑶教授:女,广东五华县人,1954年10月生。属中医学科中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针灸原理研究室教授。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养蜂学会蜂疗专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198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198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80年代末曾到日本旭川医科大学合作研究针灸镇痛的作用一年多,探讨针灸在麻醉领域的镇痛作用。基本掌握英语、日语,可以进行交流。
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学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主讲过经络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刺法灸法学、中医针灸专业英语等课程。参加讲授了实验针灸学、针灸各家学说、针灸医经选、理疗学等课程。主持了针刀临床应用及蜜蜂与人类健康的选修课程,能因材施教,教学评估优秀。坚持中医临床针灸治疗,擅长于用针灸及蜂针治疗各种痛证及痿证、风湿病,总结了耳穴防治近视、针灸治疗闭经、针刺辅助麻醉的镇痛效量,蜂针治疗规律,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等,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曾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外用皮肤局麻中药制剂的研制”;广东省中医管理局的课题“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主持完成了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的制作“经外奇穴的定位及临床应用”,荣获2001年度优秀中医药电视教材评比一等奖。现主持有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蜂针治疗痹证诊疗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善于对特种针灸方法的研究,主持了多期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蜂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学习班。主持完成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主编了《现代针灸临床集验》、《中医食疗保健》、《蜂针疗法》、《现代穴位疗法大全》等,参编《针灸治疗老年病》、《针灸推拿学》、《刺法灸法学导读》等书。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医、针灸学的学术交流,受到好评。已指导过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热心于研究生培养工作,关心研究生的成长。主张谦虚谨慎,学习进取,互帮互学、治病救人。 许能贵,男,安徽来安县人,1964年8月生,医学博士,研究员,针灸推拿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针刺研究》、《新中医》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科研方面一直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对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率先开展针刺对脑缺血后大脑功能重组和脑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独立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子课题1项(副组长)、教育部博士点科研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研究国家和省部级科研1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或参与编写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临床方面擅长运用针灸药物结合治疗中风、痴呆、面瘫、各种痛证及其它内科疑难杂症,熟练应用传统和现代针灸手法治疗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主讲过《针灸治疗学》、《针灸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基础与临床》等课程,为国内外培养了一批合格的针灸专业人才。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省杰出青年中医、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高校“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
该导师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师德高尚,业绩突出,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该导师现已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 张宏,男, 籍贯广东省大埔县,1960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香港大学中医(针灸)研究生课程校外评审专家、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新中医》编委。
自1982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疗本科至今,已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已25年,其间获得针灸学硕士学位、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有着基层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和大学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具有坚实的中医针灸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宏教授为广东省精品课程——《针灸学》课程负责人,主讲《针灸学》、《刺法灸法学》课程,注重因才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主持和参与了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0项,在专业建设、课程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大学教学成果奖3项。在临床医疗上,重视经络辨证,擅长针药结合治疗五官疾病、颈肩腰腿痛、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以及针灸防治亚健康。
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5项,在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针灸防治亚健康和应激损伤、针灸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及针刺手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获得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5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已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2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 伦新,男,海南省海口市人,1964年11月4日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耳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
87年毕业后长期主讲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主干课程,每年教学任务约350课时和招收研究生2-3名,曾赴东南亚等地讲学和应诊。坚持在第一附院针灸科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经验,主要以针药治疗脑病和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及实验为研究方向,部份证实了针刺疗法对VD患者的智能及活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探讨了针刺治疗的效果及其对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主持部、省、校级课题各1项,参加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主编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主编医学专著7部,第一作者发表医学科研论文17篇,教学论文11篇,合著论文10篇。 张正,女,博士,副教授。1972年1月出生于哈尔滨市, 1994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1997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4年6月获得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二批校级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针刺治疗脑病的机理研究,近几年主持了省科委课题“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1项,以及“针刺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突触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项,获得校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国临床康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与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和《中医临床诊断全书》论著2部,参与编写研究生及七年制教材《中西医结合诊断学》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细胞生物学》,协助指导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1名。 张全明,男,生于1964年10月,甘肃天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医学博士;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师从中国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郑魁山教授;靳三针、郑氏传统针法学术传人。现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郑氏针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主席。曾多次应邀到香港、新加坡、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讲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研究;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研究;在学术上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靳瑞教授;致力于靳三针治疗儿童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运用靳三针治疗小儿弱智、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神经性耳聋、孤独症、儿童行为及情绪障碍、学习无能症、中风偏瘫等各种脑源性疾病。继承了郑氏家传针法及郑魁山教授临床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运用传统的热补凉泻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各种顽固性疼痛、震颤麻痹症等疑难病症,效果显著。
主持完成国家卫生部招标课题“耳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成果奖。共同完成“靳三针治疗脑病的系列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获浙江省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主编或参编著作九部。 余瑾,男,35岁,籍贯:广东郁南,出生:1972年11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 副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理事、广东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秘书长,副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科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教研工作,在传统中医学基础上深入进修现代康复医学,致力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各种疾病,擅长应用以中医康复为主体的综合康复技术,突出针灸经络、精神心理、传统体育运动、睡眠起居、饮食药膳等全面康复特色,在身心疾病、老年疾病和睡眠障碍等方面成果较突出。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有关论著5部;招收硕士研究生数名,在国内中医康复界具有一定学识地位和影响力。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多次应邀做为主讲嘉宾参与境外中医养生类学术讲座。 李敏,女,贵州省贵阳人,1974年7月出生,现任人文社科学院研究生英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科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专业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是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学习记忆调节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主持校级课题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排名第四),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排名第二),另外参加多项校级教学课题。在《中国针灸》、《中华中医药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针灸脑病治疗学》等专著编写(编委)。在教学方面擅长运用英语讲授中医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学,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和七年制学生中医英语主讲教师,此外还担任国外留学生的针灸推拿学课堂讲授和临床带教工作。
该导师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师德高尚,具有中医和英语复合知识结构,双语教学经验丰富。
饭后吃香蕉能减肥吗
前不久在日韩掀起的“香蕉减肥热潮”最近传入国内,不少减肥人士竞相效仿。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刘凤斌教授指出,虽然香蕉营养比较丰富,但所含的人体所需维生素及矿物质并不齐全,若长期以减肥为目的将香蕉当成正餐主食,易导致营养失衡,甚至患上贫血或其他疾病。 弊: 吃香蕉减肥脾胃或“遭罪” “早上吃香蕉配白开水,午餐、晚餐照常吃就会瘦”,据说这是日本最近流行的香蕉减肥法。据报道,日本胖女星森美公子体验香蕉减肥法,在一个半月内瘦了七公斤,立即造成轰动。有信奉这种减肥法的人士分析称,香蕉的卡路里不高,据称一根100克左右的香蕉只含有87卡路里,而一碗100克的白饭约含150卡路里,因此以香蕉当主食,摄入的热量更低。而且早餐吃几根香蕉配开水,可让胃产生饱足感,中午吃过午饭后,再吃两根香蕉,可丰富胃中的酵素,让消化变快,使得照常摄入的中、晚餐不会在胃肠中囤积增加脂肪。 对此,刘教授认为,香蕉和水喝出饱胀感的做法不宜提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饱胀、不想吃东西的状态是一种病态,胃肠不会感到舒适的。”他指出,有人认为香蕉所含的卡路里不多,那得看摄入量,如果一天只吃一两根,问题不大。但若一天吃五六根,先不说热量问题,可能不少脾胃虚寒或消化功能不良的人早就受不了。“我们一般吃完香蕉会有一层厚厚的舌苔,这是因为它性寒湿重。”刘教授指出,因此,想尝试这种“香蕉减肥法”的人得事先掂量好自己的肠胃,可别让脾胃无辜“遭罪”。 另外,长期空腹食用香蕉,非但对胃酸分泌不利,还可因营养摄入过于单一造成贫血。而对于患有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来说,这种减肥方法更是大忌。因为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钾盐,如果食用过量会增加肾功能的负担,延缓病情的好转,并有引起病情恶化的可能。另外,香蕉含淀粉和糖分比较丰富,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摄入量,以免血糖异常引发疾病。 利: 适当吃香蕉,可防多种病 “不可否认,香蕉的营养非常丰富,除了含有淀粉、蛋白质、糖分和果胶以及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刘教授指出,日常适当吃点香蕉,可以预防以下几种疾病: 可治便秘:在便秘时吃一两根香蕉可帮助通便。因为香蕉内含丰富的果胶,能帮助调整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助降血压:香蕉中所含的钾对体内的钠具有抑制作用,高血压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质,每天适当吃一两根有助于降低血压。 缓解忧郁:医学界公认香蕉对失眠或情绪不良有一定的疗效。据称香蕉中含有一种叫“羟色胺”的物质,能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因此,患有忧郁症的人,医生有时也会建议他们适当吃些香蕉。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从而形成了肿瘤。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出现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变化,同时肿瘤细胞自身可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之间的转换来适应代谢环境的改变。
2019年,Cancer Cell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在禁食状态下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提出PP2A-GSK3β-MCL-1通路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扩展资料:
2019年,Cancer Cell最新刊登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在禁食状态下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提出PP2A-GSK3β-MCL-1通路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研究表明,热量限制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使机体新陈代谢等降低,并发挥抗癌作用。该研究中发现间歇性禁食不仅可以调节体内代谢增加化疗效果,并可以保护患者免受化疗的毒副作用。
并有助于临床治疗。此外,研究人员将间歇性禁食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并探究对肿瘤的治疗潜力,研究人员将接种了人结肠癌细胞的实验小鼠分为五组,其中2组为24小时喂养。
另外3组以24小时为周期间歇性禁食。正常喂养组和间歇性禁食组分别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发现二甲双胍仅在禁食诱导的低血糖期间治疗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百度百科—肿瘤
海口市中心考驾驶证新规定多少钱
“2014新规考驾照费出台,不超3830元,违者罚200万元”。
申领地点
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应按照下列规定向车辆管理所提出申请:
1.申请者在户籍地居住的,应当在户籍地提出申请。
2.申请者在暂住地居住的,可以在暂住地提出申请(宁波地区需暂住证满3个月才能申请)。
3.现役军人(含武警),应当在居驻地提出申请。
4.境外人员,应当在居留地提出申请。
5.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应当在所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提出申请。
证件资料
初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
1.申请人的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
2.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除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提交上述证明外,还应当提交所持机动车驾驶证。
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属于复员、转业、退伍的人,还应当提交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核发的复员、转业、退伍证明。
2.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3.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
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2.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3.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属于非中文表述的,还应当出具中文翻译文本。
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外国驻华使馆、领馆人员及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人员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2.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属于非中文表述的,还应当出具中文翻译文本。
第十一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驾驶年龄
1、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
2、申请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或者轮式自行机械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3、申请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20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4、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在21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5、申请牵引车准驾车型的,在24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6、申请大型客车准驾车型的,在2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二)身体条件
1、身高: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5厘米以上;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身高为150厘米以上。
2、视力:申请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申请其他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
3、辨色力:无红绿色盲。
4、听力: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有听力障碍但佩戴助听设备能够达到以上条件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5、上肢:双手拇指健全,每只手其他手指必须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但手指末节残缺或者右手拇指缺失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6、下肢:双下肢健全且运动功能正常,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但左下肢缺失或者丧失运动功能的,可以申请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右下肢、双下肢缺失或者丧失运动功能但能够自主坐立的,可以申请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7、躯干、颈部:无运动功能障碍。
(三)不得申请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一)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
(二)吸食、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
(三)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二年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
(五)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未满三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特殊情况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增加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准驾车型。
(一)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亡,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
(四)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驾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行为,机动车驾驶证未被吊销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