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推拿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命门穴治疗癫痫吗-命门的主治

(齐帆齐微课)

人体局部有时候会有痛疼或者敏感反应(酸、麻、胀),中医上讲,这些病痛的部位是由气血阻滞所致,如果我们对这些部位进行有效的揉按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中医上称这些病痛的穴位为阿是穴,这种有效的揉按方法就是按摩或推拿。

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对身体的一些容易产生病变或重要的穴位长期坚持揉按就会有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下面这10个特效反应穴位,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防病又健身百利无害。

1、百会穴

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位由于其处于人的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经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百会穴贯通诸阳经,内系于脑,在上能醒脑开窍,在中能宁心安神,既能平熄内风,又能疏散外风,因此百会穴是救急特效穴,为治疗神志病、风症、阳气虚损之要穴。

推拿方法:正坐、抬头,目前视。将一只手放在头侧部,中指端至于穴位上,以指腹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该手疲劳后可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2、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脊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穴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如果同时患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癫痫、颈椎病,治疗时,取大椎穴是首选。治疗寒冷的疾病,其也是首选的穴位。

大椎穴还有退热作用,按摩大椎穴能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推拿方法:

正坐或站立,一手举起放在后颈部,拇指外的四肢屈曲,拇指至于穴位上。用指尖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或胀、麻的感觉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3、命门穴

命门穴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能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以及女性的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状,并能延缓人体的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其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按摩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伸到腰背后,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住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痛的感觉为宜,左右手中指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揉按3~5分钟。

4、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4寸,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动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按摩中脘可直接调控胃俯气血,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上腹部,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左手中指的指甲上,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先左手后右手,轮流按摩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

5、神厥穴

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人体的长寿之穴,它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经常按摩神厥穴,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按摩方法:

正坐或仰卧或站立,双手放在脐旁,用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肚脐中央,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摩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摩1~3分钟。

6、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

“气海一穴暖全身”,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健壮全身的作用。是人体活力之源。人身真气也由此产生,按摩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还能治疗阳气缺乏、活力乏源所招致的虚寒性疾病。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7、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关元穴可以治疗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等。

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聚于此。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按摩关元穴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按摩方法:

同神厥穴

8、足三里穴

三里是指里上、里中和里下,足三里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充养,是生命的根本。所以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达到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按摩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腿并拢屈曲,食指和中指伸直,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用力按揉,力度至出现酸痛、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

9、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汇。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保健大穴之一,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脾、肝、肾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医认为妇女“少气多血”、“以血为本”。因妇女具有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相应也形成了病理上的特殊性,具有气血不足以及肝、脾、肾易损的病理特点,女性经常按摩三阴交穴,除了防病保健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拇指弯曲,指头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注意:孕妇禁按此穴。

10、泉涌穴

涌泉穴,是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连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

按摩涌泉穴可滋阴潜阳、宁心安神,且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效。

按摩方法:

取坐位,把要按摩的脚放在另一条腿都膝盖上。一手扶住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底,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指腹从后往前按摩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两侧穴位,每天早晚按摩各一次。

按摩的效果是在长期坚持中出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效果。

(22年度写作营第101篇2649字,累计179557字)

艾灸命门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命门的位置图

1 艾灸命门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命门穴有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既能够滋阴,又能补阳。

经常艾灸命门穴,能强肾固体,温肾壮阳,固肾气,强腰膝,还能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任脉和督脉的练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行。

2 艾灸命门的好处

艾灸命门具有补肾壮阳的好处。

命门位于腰背正中部位,通过艾灸该穴位,能保持体内真气畅通无阻的运行,起到强肾壮阳的功效,有助于延年益寿。

3 艾灸命门的位置

取俯卧位,位于人体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即为本穴;或与肚脐相对处取命门穴。

4 艾灸命门对症疾病

头面五官病症:头晕,耳鸣。

生殖泌尿系统病症:遗尿,阳萎,,赤白带下,胎屡堕。

神志病症:癫痫,惊恐。

其他病症: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

精宫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4.1 命门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命门穴的定位 4.6 命门穴的取法 4.7 命门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命门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命门穴的配伍 4.12 文献摘要 4.13 研究进展 4.13.1 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4.13.2 镇痛作用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4.13.5 用于针麻 4.13.6 治疗腰痛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4.13.8 治疗 *** 减少症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5.1 志室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志室穴的定位 5.6 志室穴的取法 5.7 志室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志室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志室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5.13 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肾功能的影响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精宫 1 拼音

jīng gōng

2 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Mìngmén G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精宫为经穴别名:1.命门(穴);2.志室。[1]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命门(穴)[1]。见《医学原始》。

穴位 命门 汉语拼音 Mingmen 罗马拼音 Mingmen 美国英译名 Gate of Life 各

号 中国 G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4 富耶氏 IVG4 德国 LG4 英国 Gv4 美国 Go4

命门为经穴名(Mìngmén GV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累属、精官[3]。属督脉[2]。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4.1 命门穴的别名

属累(《针灸甲乙经》),精宫(《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命门,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4.3 穴名解

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

命,指生命,重要之意。《说文》:“命,使也。”在此为生之极。门,为出入之处,指其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人身命门之处不一。以及此则以《难经·第三十六难》,谓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黄庭中景经》李注:“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之所居,当脐后是也。”命门为道教名词,指下丹田。下丹田位居人体中心,范围包括神阙、关元、气海、命门等重要穴位。《玉历经》说: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在脐下三寸。《道·黄庭篇》认为命门为性命之门,在脐下一寸三分,为下丹田。道教丹书多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呼吸之门、五脏六腑之本、人初生结胎之所,故称为命门。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简称命门。此就内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观之,本穴两旁平于肾俞,本穴居其中间,亦犹内景命门居于两肾脏之间也,故称本穴为命门。以其横通足少阴之经,故本穴又为本经横通肾脏之门户。[4]

4.4 所属部位

腰椎[5]

4.5 命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3]。

命门穴在督脉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 命门穴的取法

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俯卧位,先取后正中线与髂嵴平齐处,再向上摸2个棘突,于上方的凹陷处取穴[7]。

4.7 命门穴穴位解剖

命门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2]。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分布[8]。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3]。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命门穴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2]。

命门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之说,故有补肾壮阳之效,主治各种肾虚所致妇科及男[9]。

肾主水,司二便,主骨生髓,又督脉贯行于脊中,故命门穴可治疗二阴病、腰腿病和水肿[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命门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命门穴具有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的作用[9]。

命门穴用灸法善治虚寒性疾病[9]。

命门穴为培元补肾、固精壮阳、通利腰脊之要穴,主治脊强,腰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泄泻,完谷不化,带下[4]。

问足少阴经行下腹部,督脉何以得通?现今针灸图书较早年倍加精详,何以不曾提及?《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合并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背属肾。”观此段经文,可知督脉由本穴通少阴之经,又由肾俞穴透入内脏,分属两肾。但与阳关之通大肠,略同而小异。阳关先通大肠俞,经由足太阳经分布内外。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足太阳之经,出肾俞穴处与少阴经分道径自上行。而足少阴之经由肾俞处独行入内,属肾络膀胱矣。[4]

4.9 命门穴主治病证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2]。

命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7]。

命门穴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10]。

命门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久泻,痔血,脱肛,小儿发痫瘈疭,下肢萎痹等[3]。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3]。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7]。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7]。

4.10.2 灸法

可灸[2][7][10]。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作为强壮保健穴,常用温灸法或瘢痕灸法[7]。

4.11 命门穴的配伍

命门穴配肾俞,有调补肾气的作用。治小便频数,老年腰痛[2]。

命门穴配灸百会、关元、三阴交、中髎治遗尿[2]。

命门穴配膀胱俞、肾俞、水道治肾炎[2]。

命门穴配大椎、膈俞、曲池、足三里治缺铁性贫血[2]。

命门配天枢、气海、关元,有温肾健脾的作用,主治肾泄、五更泄。

命门配百会、关元,治遗尿、尿频[7]。

命门配肾俞 、气海、然谷,有补益肾气,固涩精关的作用,主治阳痿,,滑精。

命门配灸肾俞、气海、然谷、关元、上髎、次髎,治阳痿、遗精[7]。

命门配肾俞,治老者便多[7]。

命门配肾俞、环跳、委中,治腰背痛[7]。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疭(《备急千金要方》作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针灸大成》: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痃疟,腰脊相引,骨蒸,五脏热,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角弓。

《类经图翼》:一云平脐、用线牵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绝子。

4.13 研究进展 4.13.1 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有实验证明,艾灸家兔“命门”能显著提高正常家兔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艾灸组灸前与灸后比较、灸后与对照组(不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艾灸“命门”确有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命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 *** 缺乏有一定疗效,可以增强机体抗病力,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门”,可使动物对二硝基酚致性发热的耐受性提高、发热减轻、存活率提高。艾灸“阳虚”动物模型命门,有增加体重、减少亡率、提高耐冻能力和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 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的作用;有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命门和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效应相等。[7]

艾灸命门对羟基脲所致动物“阳虚”有增加体重,减少亡率,提高耐冻能力,提高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另用氢化可的松给小鼠肌注,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时灸命门,经灸命门者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 镇痛作用

针刺动物“命门”也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可使动物对电击或钳夹肢体的痛反应受到明显抑制。针刺命门对坐骨神经痛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7]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针刺大白鼠“大椎”“命门”,可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2]。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电针家兔或猫的“命门”“脊中”部位,可使肢体痛阈显著提高,后肢较前肢为好[2]。

4.13.5 用于针麻

以腰俞、命门、次髎穴组针麻行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满意[2]。

4.13.6 治疗腰痛

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配关元,针刺得气后加灸2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4.13.8 治疗 *** 减少症

配肾俞、关元、中极,先针刺,出针后隔姜灸3壮。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志室[1]。见《医学入门》。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5.1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4]。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5.3 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4]

5.4 所属部位

腰部[12]

5.5 志室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6][13]。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13]。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5.6 志室穴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14]。

5.7 志室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1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15]。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13]。

5.8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11]。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16]。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16]。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4]。

5.9 志室穴主治病证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11]。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14]。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15]。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13]。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11]。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14]。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11]。

直刺0.5~1寸[13][15]。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14]。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14]。

5.10.2 灸法

可灸[11][14][15]。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5.11 志室穴的配伍

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14]。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14]。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14]。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5.13 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肾功能的影响

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16]。

跟倪师学针灸第10课

腰俞穴

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在尾椎骨上,脊椎第二十一椎,腰俞可治月经不顺。

命门与阳关穴

命门是第十四椎,在肚脐的正对面,从命门往下两椎就是阳关,是第十六椎,阳关穴很少用到。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剧烈的头痛,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

命门穴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练内功可以把关元和命门之间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这条线往下沉,这条线沉到会阴的地方。吐气时观想这条线往上升,升到顶的时候,提肛再吐最后一口气。平常小便等到憋不住的时候再去,同时要用力地排出来,养成习惯时,这样每次小便时都在运动下焦,就会长命百岁。

悬枢穴

在第十三椎下,在触诊摸背后的时候,会摸到一个凸、两个凹的,这个凸的才是椎下,下针要在软骨下,所以凸起来的才是椎下。悬枢穴的治症跟阳关差不多,治腰痛。

脊中与筋缩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这个穴道只能针,不可以灸,主要是治黄疸、便血。因为它在脾的正后方,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是脾俞,属于膀胱经。

第九椎是筋缩穴,肝主筋,全身的筋是肝在管,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以外,还可帮助诊断。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能治癫痫狂。

癫、痫、狂之眼诊法

癫、痫、狂,这三个是不一样的病,在诊断上要看眼睛。第一种,血丝在眼珠的上面,易治,第二种,上下都有血丝,难治,第三种是血丝在下面,不治,就是无法治。这个癫症、痫症、狂症,一般来说,都是精神上有问题,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

消渴穴

消渴穴在第七椎、第九椎中间,是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有糖尿病的人在这里按压会疼痛,治到压它时不痛就是好了,可下针,也可以灸,还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是否好了。

至阳穴

至阳穴在第七椎下,也是近取穴,可以治腰脊痛。腰脊痛分很多种,如果是上部,以十四椎为分野,脐下痛都是带脉,脐上的痛是阳维脉,我们选的穴道不太一样。在督脉上面,上面就是至阳,下面就是阳关,你就要看那个穴道是近取穴。

灵台、神道、身柱

第六椎下,这是灵台穴。从第七椎往上一椎,就是第六椎就是灵台。灵台穴这个穴道是帮我们诊断用的,第七椎这个穴道也是可以帮我们做诊断,灵台这个穴道禁针。

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像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而第六椎灵台穴进入脊椎骨,是现在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灵台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在灵台这边就会有过实的现象。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反过来,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

神道穴,在第五椎下,这个神道穴,有任何的心脏病按压这里都会有压痛点。在初诊时压它,在治疗后再压它,就发现痛没那么多了。一般用针,因为汗水比较多。

身柱穴,在第三椎。脊椎骨受伤,如果是第三椎裂掉,就完全没办法治。只要第三椎骨还在,第二、第四、五坏,都还有办法救回来。灸身柱穴可以长高、壮身。

大椎与陶道穴

第一胸椎之上是大椎穴,第一椎之下是陶道穴。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在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在大椎穴放血,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哑门与风府穴

在我们的后脑脑骨下方半寸,是我们的风府穴,风府下半寸,就是哑门穴,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哑门跟风府都不能灸,灸哑门的话,一灸就哑了。哑门下针的时候,针下去要对着舌根的方向,到位的时候,病人舌头会吐出来,哑门专治声音发不出来的疾病。风府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风府就是风之府,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所以是治疗中风头项强痛的穴道,都是近取穴。